当前位置:首页
>> 市级部门专栏 >> 市残联 >> 基层组织
“红梅驿站”为残疾人提供暖心服务 ——莲都区万象街道梅山社区残协助残服务案例
时间:2025-07-29 11:03 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莲都区万象街道

 

一、基本概况

莲都区万象街道梅山社区属于老城区,现有持证残疾人179人,社区残疾人协会于202179日成立。协会依托社区“红梅驿站”开展了大量扶残助残活动。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尽可能的提供帮助,受到辖区残疾人和其他群众的一致好评,营造出“关心残疾人,帮助残疾人”的良好氛围。

二、做法成效及特色亮点

(一)家门口的暖心驿站

位于解放路沿街商铺、金汇广场附近的“红梅驿站”是为周边群众服务的暖心驿站,已累计开展矛盾调解、儿童课后托管、公益课堂、政策咨询等服务4800余人次同时,“红梅驿站”还配备了AED、血压仪、微波炉、咖啡机等设备,供周边群众和商户免费使用,还提供阅读书籍、休闲休息等贴心服务,是为大家提供渴了能喝水、热了能纳凉、冷了能取暖、累了能休息的沉浸式服务暖心驿站。社区掌握好辖区残疾人情况,摸排出需要提供服务的困难残疾人,依托“红梅驿站”这个载体,24小时不打烊,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,推出了创业就业咨询、政策咨询、调解关怀等特色服务事项,可在社区实现18大类133个事项的办理。

(二)家门口的服务驿站

社区残协积极举办助残活动,结合残疾人节日举办文体活动、政策咨询等活动,引导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活动,“红梅驿站”设定每月的28日为助残活动日,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上门送爱心馒头、免费理发、义诊等活动,还有多家企业依托驿站为居民们提供了眼部检查、血糖检测等爱心服务,提升了辖区残疾人的幸福指数。

(三)家门口的解困驿站

50岁的流浪人员曾智东在外打工时受到刺激导致精神失常长期流浪,被送回竞彩篮球购买:救助站,由于其女儿作为唯一的亲属无赡养能力,社区第一时间为曾智东提供暖心服务,由社区残协全程代办残疾证、申请低保、各项惠残补贴,帮助其入住竞彩篮球购买:第二人民医院长期住院治疗精神疾病,帮助他过上了安稳的生活。

三、经验启示

(一)强化团队协同机制,凝聚助残服务合力

社区残疾人协会自成立以来,始终坚持将残协工作深度融入社区综合治理体系。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框架,明确各岗位权责清单,形成分工明确、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。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,由社区书记牵头组建党员先锋队,常态化参与残协服务规划与活动实施。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,全体工作人员以项目化推进、清单化管理的方式,精心策划并落地各类助残活动,实现辖区残疾人服务覆盖率与满意度的双提升。

(二)深化资源整合效能,构建多元服务网络

助残事业的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。社区残协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,联动爱心企业、公益组织、志愿者团队等多元主体,构建政府主导+社会协同+公众参与的助残服务体系。通过整合政策、人力、物力等资源,持续优化服务供给:在服务内容上,从基础生活帮扶向康复指导、就业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延伸;在办理渠道上,打通线上线下服务路径,实现助残事项 一网通办”“一窗通办;在活动形式上,策划康复运动、技能竞赛等特色活动,推动残疾人服务从 兜底保障品质提升转变,切实增强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

(三)推进服务精准化建设,创新助残模式

为更贴合残疾人多样化、个性化需求,社区残协建立残疾人动态信息档案,通过定期走访摸排,精准掌握每位残疾人的身体状况、生活需求、就业意向等信息。基于此,针对肢体残疾人群体开展适配辅具上门调试服务,为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定制职业技能培训课程,并联合医疗机构为残障儿童提供康复干预计划让助残服务更及时、更高效,不断推动助残服务向精细化、专业化迈进。